怕科研走偏?院士:敢闯但别瞎闯,问2 个问题不偏离轨道
但他没瞎闯——先查遍全球文献摸透技术边界,再做小试验证“能不能行”,把“冒险”框在科学范围内;之后才像绣花一样抠细节,从样品处理到仪器参数,每个环节都磨到极致,就像盖高楼,先敢画几十层的蓝图,再老老实实扎钢筋、浇水泥,既不因为怕塌就只盖小平房,也不偷工减料搞“
但他没瞎闯——先查遍全球文献摸透技术边界,再做小试验证“能不能行”,把“冒险”框在科学范围内;之后才像绣花一样抠细节,从样品处理到仪器参数,每个环节都磨到极致,就像盖高楼,先敢画几十层的蓝图,再老老实实扎钢筋、浇水泥,既不因为怕塌就只盖小平房,也不偷工减料搞“
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,就是从这样的泥泞中一路走上来。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很简单:“研究最大价值,是能帮行业和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。”这话不玄虚,特别接地气。
科研之路从来就不是坦途,每一位科研工作者,在科研工作中都会碰到问题和挑战,感到迷茫和动摇。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和失败,有时甚至会让人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真的有价值,研究方向到底有没有希望。这些艰难与困惑,几乎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会经历的“必修课”。